跳到主要內容
原生故事
::: 首頁
原生故事
枯里珍——四季常青、果色繽紛的臺灣原生樹
枯里珍——四季常青、果色繽紛的臺灣原生樹
枯里珍
Antidesma pentandrum (Blanco) Merr. var. barbatum (C.Presl) Merr.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 m,直徑10~15 cm,具有多數分枝;樹皮平滑;小枝初密生毛茸後則光滑無毛。單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有時為倒卵形,長4~8 cm,寬2~4 cm,先端短銳尖,基部鈍或圓,紙質,葉緣近似全緣或有不明顯鋸齒,表面具光澤無毛,背面淡綠色略有毛茸;中肋於表面凹下背面隆起,側脈4~6 對;葉柄長0.5~1 cm;托葉線狀披針形,長0.4~0.5 cm,有粗毛。雌雄異株,花綠白色,徑約0.1 cm,為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單生或常有分枝,長3~9 cm,有毛茸;苞片披針形長約 0.1 cm,多少為毛緣,早落;花萼先端 4 裂;裂片卵形,長約0.2 cm,先端銳尖或鈍,光滑無毛或略為毛緣;雄蕊4 枚,花絲長約 0.15 cm;雌花序較短,花萼裂片略寬而先端鈍;子房球形或卵形,光滑無毛;柱頭3 枚,擴展或反捲。核果,卵形,略扁平,長0.4~0.6 cm,徑0.5 cm,熟時呈紅色,紅後再轉變為黑色。
名之初
植物的學名多半可以知道屬名為一單數主格的拉丁或拉丁文化的名詞,字首須要大寫;種小名則通常為單數主格的拉丁或拉丁化的形容詞,文法上須要與屬名的性一致。屬名Antidesma,現今多稱為五月茶屬或稱山巴豆屬,由希臘文anti 對抗之意及desmos條帶結合而成,後者緬甸人稱為毒素,原植物據說可作為對抗蛇毒,種小名pentandrum所指為5枚雄蕊之意,變種小名barbatum為具有鬃毛的意思。英文名則翻譯為Five-stamens China laurel,中文俗名因此而取名五蕊山巴豆或五蕊五月茶,不過實際觀察雄蕊,一朵雄花多只有4枚雄蕊,猜想這個形態特徵是不是有所誤會呢? 目前臺灣多稱枯里珍,但這個名字究竟源自於何處呢?本種主要分布於南部、東部及蘭嶼,翻閱佐佐木舜一(Syuniti Sasaki)於1928年出版的《台灣植物名彙》為排灣族語Gurukin,後來經由翻譯為枯里珍。楊再義在1982年出版的《台灣植物名彙》也將此排灣族語收錄在裡面,未來若不知名字從何而來,或許可以從原住民語來切入,當然要知道原住民族群的分布,這樣子才能夠事倍功半。
賞葉賞果皆適宜
枯里珍為臺灣原生的常綠樹種,在園藝的商品上常稱為四季春,可見它應用來作為觀葉植物是相當適合的,由於本種在野外多見於強光照的環境,對於耐風、耐鹽、病蟲害及空氣汙染都有一定的抵抗力。若以為它只有這些好處的的話,那就太小看了,雌雄異株的它會在5月至6月時從葉先端開出雄花或雌花,經由昆蟲進行授粉成功後,果實會在10月至12月成熟,由於成熟的不同步,常會見到果實顏色繽紛,從白色、粉紅色、紅色至紫色皆可在一個果穗上發現,配上其翠綠色的葉子,鮮明跳脫出一般的色彩,值得大力推廣栽種此樹種作為綠籬或者行道樹。 作者:楊智凱 老師
s9_p2.png
枯里珍
發佈時間:2025/01/22  編輯時間:2025/04/21
了解更多
菲島福木
菲島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常綠大喬木,呈圓錐形,高可達20 m,徑可達30 cm;樹幹粗狀,樹皮帶黑色,具有乳汁;枝條粗壯,直立或斜上昇,幼時為四稜形,隨即變為圓柱形,有柔毛,枝幹密生。葉對生,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0~14 cm,寬5~8 cm,先端鈍而微凹,基部鈍,革質,全緣而略向後反捲,表面呈有光澤的暗綠色,背面顏色較淡,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較不明顯;葉柄粗壯,長0.5~2.5 cm。花多數,徑0.8~1.2 cm,單性,雌雄異株,5~10朵花叢生於葉腋或無葉的枝條上;黃色或淡黃色;花梗長0.6~1 cm,光滑無毛;雄花:萼片5枚,外側2枚,近似圓形,內側3枚,近似腎形,有柔毛或僅外面光滑無毛;花瓣橢圓形或橢圓狀圓形,長 0.8~1 cm,寬 0.6~0.8 cm,先端圓,邊緣反捲且為毛緣;雄蕊5束,每束間不相連,每束有雄蕊6~12枚;花藥近似球形,縱裂;花絲離生,長約1 cm;不孕性雄蕊束常形成海綿質先端有裂片的塊狀物,與孕性雄蕊束互生;雌花:花被與雄花相似,退化雄蕊束有 3 枚退化雄蕊,子房近似球形,帶5稜角,先端有很短的花柱,花柱先端有 5 枚盾形柱頭。果實為漿果,扁球形或近似球形,徑2~5 cm,熟時橙黃色,帶有光澤,內有種子 5 枚,外觀有如柑桔,味道有濃郁的香味,腐熟後有像瓦斯的臭味。
繼續閱讀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