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原生樹木推廣及媒合平臺
:::
網站導覽
後臺登入
=
訊息公告
原生故事
樹木查詢
媒合專區
相關連結
關於我們
網站導覽
後臺登入
很抱歉,但需要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作,請開啟後繼續。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林業保育署2025《島原生境》月曆即起開放預購 創新設計引領體驗臺灣原生植物之美
林業保育署2025《島原生境》月曆即起開放預購 創新設計引領體驗臺灣原生植物之美
2024/09/16
廣受歡迎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月曆,為推廣臺灣原生植物,2025年將以《島原生境》為主題,精選濱海、城鄉、淺山以及中、高海拔共65種木本植物,融入蜜源、園藝景觀、民族植物等熟悉元素,並首度以印花設計的概念,將這些原生植物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植景紋樣。即日起至9月29日24時止,《島原生境》月曆與桌曆限時不限量開放線上預購。
島嶼珍寶,植感生活
林業保育署表示,《島原生境》月曆仍是該署同仁共同發想構思,並由拾蒔生活工作室透過印花設計的概念,重新解構原生植物的細緻姿態,從冬日綻放的臺灣野牡丹藤,到黃花紅果、宛如雙面嬌娃的玉山小檗,以及一日三變的千面美人山芙蓉,還有高聳入雲的臺灣雲杉,將這些植物的花、果或葉轉化為圖樣紋理,呈現臺灣限定的植景畫布,月曆中的動植物插畫特徵皆經專家審定,並以質樸雅緻的視覺呈現。12個月份各以不同的視角賞讀植物,1至6月以明亮色彩呈現年節喜悅與春夏的輕盈氛圍,7至12月則以大地色調點綴秋冬的季節變化,展現盛夏過後的內斂之美,每月的主題短詩,則將自然與文字之美融為一體。
讓原生植物走入生活,妝點日常植景
2025《島原生境》月曆有別以往的尺寸,以長52公分、寬33.5公分的視覺比例,讓植物風景輕巧地融入生活空間,並設計以掛式線圈形式,附有撕線設計,讓月曆不僅可以整本留存,更方便將每月的植景紋樣撕下珍藏或另作包裝手作等紙材的運用;《島原生境》桌曆同樣為易於整本保存及翻閱的線圈形式,採雙面設計,正面呈現臺灣原生植物的主題紋樣,搭配小月曆,背面則提供植物小詩,與記事的曆表空間,每月紙卡尺寸長20公分、寬10公分,背板厚卡尺寸約為10×22公分,繫繩式的站立設計方便快速攤平與書寫的使用,兼顧美感與實用性;無論是月曆還是桌曆,都附有樹種物候索引,詳列所繪物種的花期與結果季節,進一步認識臺灣的原生植物。
設計印製使用環保油墨、全彩印刷,並選用符合環保認證的高品質紙張,呈現質樸與溫潤的手感,以及植物插畫的細緻色澤,部分月曆圖案更以銀色油墨點綴光澤質地,加深珍藏的細節與層次。每份設計皆附紙盒包裝,月曆每份定價新臺幣398元,桌曆每份定價新臺幣388元。
預購與販售通路包含:全臺各地多家獨立書店共組的「友善書業合作社」、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以及林業保育署的網站通路-森林好好玩,月曆與桌曆預購皆「不限量」,只要把握預購期間,不用擔心買不到。
相關照片
上一張圖片
1
/ 6
下一張圖片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銀合歡矮化換黃「荊」 龍崎士守護泥岩惡地
【嘉義分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自112年起輔導臺南市龍崎永續發展協會執行社區林業計畫。社區志工組成「野地龍崎士」,定期巡守社區的水環境及生態保育。9月1日,志工們在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埤仔溝溪泥岩邊坡,進行外來種銀合歡的矮化並編柵,同時栽植臺灣原生植物「黃荊」,以復育龍崎的原始民俗植被,找回耆老們的童年記憶,並為未來社區的推廣應用提供基礎。 「荊」換「銀」 惡地回植臺灣原生民俗植物 龍崎牛埔泥岩惡地是臺灣著名的地質景觀,以泥岩為主,少量礫岩點綴,兩種地形相互交織,獨具特色。然而,由於泥岩容易受水侵蝕,且黏土遇水膨脹,導致植物難以生長。龍崎永續協會的志工發揮創意,採用銀合歡截幹矮化技術,減少種子繁殖,並利用其根系鞏固土壤,防止流失,形成類似樹樁的編柵來保護坡地。同時,協會也回植當地傳統植物「黃荊」,以恢復龍崎的原生植被。根據當地長者回憶,黃荊過去在牛埔里隨處可見,其葉片因具有香氣可驅蚊,還能放入鞋內防止腳臭。此外,黃荊柔韌的枝條也常用來製作竹編蝦籠的封口,整株植物都有用途。在地居民期望通過黃荊的回植,不僅能延續龍崎的竹編工藝,還能為社區帶來新的生機。 社區林業22年 串聯社區建立夥伴關係 嘉義分署分署長張岱表示,林業保育署推動社區林業計畫已進入第22年,嘉義分署在嘉南地區輔導了超過50個社區。通過「社區林業」計畫,社區在營造初期可凝聚共識並培訓專業知識,逐步根據社區資源制定願景並實施。該計畫涵蓋「生態保育篇」、「森林保護篇」、「森林育樂篇」及「樹木與生活篇」,社區在推動林業政策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已成為林業保育署不可或缺的夥伴。社區在森林巡護、林火防範、林下經濟、生態監測、自然保育、環境教育及文化復振等方面,展現出蓬勃的活力。嘉義分署由衷感謝社區夥伴的投入。每年10月,各社區可向所在地的分署申請計畫,詳細資訊請參考社區林業計畫網。
2024/09/09
最新消息
一粒種子到一片森林 攀樹採種時光軌跡
【新竹分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為進行人工造林及生態復育之需求,辦理轄區內母樹物候調查,盤點優良母樹分布,用以規劃適切的採種期程;相關盤點及調查成果於8月29日至9月1日,在新竹市將軍村活動館進行「採籽人的種種時光」展示,展出內容包括多種臺灣原生樹種種子、種子處理與保存作業流程以及攀樹採種的裝備與工具介紹,另也以影像記錄採種期間的點滴,讓參展者一同感受採種過程的大小事。 新竹分署表示,為因應不同造林目標,需要採集各種樹種種子,以培育出多樣化苗木,目前新竹分署正在進行臺灣檫樹復育,以提供寬尾鳳蝶食草來源;生態功能樹種則為增加森林內物種多樣化,期許建立近似於天然樣貌的森林生態。新竹分署自111年起委託祥成行林業公司進行轄區內母樹調查,瞭解各物種抽芽期、長綠期、開花期及結果期分布時節,並預估最佳採種時間,以期獲得品質優良的種子,經過二年多的調查,已完成包括棲蘭山區的臺灣杉母樹林、觀霧地區的臺灣檫樹、厚皮香、武靴藤、森氏紅淡比等52種物種的物候調查,也採集涵括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等具在地特色的32種物種種子,如短尾葉石櫟、三斗石櫟等,種類多元且豐富,目前已將這些種子運用在培育苗木,落實厚植森林資源、自然環境保育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等多元目標。 從過去的經濟造林,到今日的生態造林以及國土保安的需求,採集種子種類變得更多樣化;持續監測物種的物候變化,可篩選優良母樹,判斷出最佳採種時間,再配合後端種子處理作業,培育出優質苗木,採種、育苗、造林三者互為串接,缺一不可,所以最首要即要達成的就是營造出鬱鬱蔥蔥森林,並兼顧環境經濟、社會互協為目標。 祥成行林業公司透過執行新竹分署此次的調查工作,也發現攀樹活動近年來相當受社會歡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相當重視這塊領域的潛力,近年來也活用於多種林業工作,當中包含林木種子的採集,目前這項技術與早年用攀爬釘方式上樹採集方式相比,能用最小限度降低樹木的傷害,且從高處攀下種實,將珍貴的種源保存及運用,是接續擔任採種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2024/09/09
返回列表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