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樹木查詢
::: 首頁
樹木查詢
展開
展開
展開
展開
更多篩選條件
栽植場域
花色
熟果色
展開
~
~
熱門樹種
原來在這裡
猜猜你居住的縣市,代表性的原生植物有哪些?
現在這些樹木正在開花
日本女貞
日本女貞 Ligustrum liukiuense Koidz.
花期:5~8月
可密植,被應用於景觀已有時日,可做為綠籬植物的替代選擇。
穗花棋盤腳
穗花棋盤腳 Barringtonia racemosa (L.) Spreng.
花期:6~8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為少見長於河岸邊的喬木,但因花序美觀且繁殖容易,已成為常見的景觀植物,
小西氏石櫟
小西氏石櫟 Lithocarpus konishii (Hayata) Hayata
花期:3~7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果實形態特殊,除具本書描述的殼斗科植物價值,亦可作文創藝品,具文化景觀價值。
野鴉椿
野鴉椿 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Kanitz
花期:5~6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以大量的群生紅果著名,獨立生長時樹形美觀,新葉油亮亦可觀賞,建議單株或散生方式造景。本種原生地溫度較低,不適合栽植於中南部低海拔。
光蠟樹
光蠟樹 Fraxinus griffithii C. B. Clarke
花期:6~7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台灣重要的造林樹種,樹高大而幹直,冠較稀疏,適合用作冬季較陰暗區域(如臺北)的行道樹。汁液為鍬形蟲與獨角仙成蟲的食物,故可與之連結成生態造景。
野牡丹
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D.Don
花期:3~7月
可密植。原生種中少見花型大且顏色鮮艷者,於景觀應用已有時日。因開花量與日照有明顯關聯,因此若以觀花為設計目的需注意避免栽植於遮蔭環境。
海桐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W.T.Aiton
花期:6~8月
雖有些應用將之密植成綠籬,但因天然樹形渾圓,也常被用作盆栽造景。建議以單株或散植方式設計,既美觀又易維護。
象牙樹
象牙樹 Diospyros ferrea (Willd.) Bakh.f.
花期:4~6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本種為南部海岸的稀有植物,生長慢,常被用做高價盆栽,具多樣特性,屬優良景觀植物。
臺灣海棗
臺灣海棗 Phoenix hanceana Naudin
花期:3~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台灣濱海地區重要的鄉土樹種,葉片乾燥後不易脫落,因此過去主要栽培做掃帚使用。景觀上常利用其棕櫚樹形來營造熱帶氛圍,建議造景上考量其文化價值以與其他棕櫚科植物區隔。
蘭嶼肉豆蔻
蘭嶼肉豆蔻 Myristica ceylanica A. DC. var. cagayanensis (Merr.) J. Sinclair 1968
花期:4~9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蘭嶼熱帶海岸林的代表樹種,目前已被景觀開發利用,多栽植於南部綠地或做為行道樹。野生族群稀少,兼具保育意涵的價值。
恆春紅豆樹
恆春紅豆樹 Ormosia hengchuniana T.C.Huang, S.F.Huang & K.C.Yang
花期:4~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花不若臺灣紅豆樹具觀賞性,但種子相較並不遜色,可在南部地區做為臺灣紅豆樹的替代。
恆春紅豆樹
恆春紅豆樹 Ormosia hengchuniana T.C.Huang, S.F.Huang & K.C.Yang
花期:4~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花不若臺灣紅豆樹具觀賞性,但種子相較並不遜色,可在南部地區做為臺灣紅豆樹的替代。
鐵冬青
鐵冬青 Ilex rotunda Thunb.
花期:4~6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本種為著名的觀果與誘鳥樹種,因為是雌雄異株,因此需同時栽植兩種性別的個體,才能營造紅果景觀。
九芎
九芎 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
花期:6~8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臺灣相當具代表性的鄉土樹種,樹皮光滑有特色,冬季變色落葉,具多元景觀文化價值。易感染白粉病,影響觀賞性,故須留意植栽的維護。
大武石櫟
大武石櫟 Lithocarpus chiaratuangensis (J.C.Liao) J.C.Liao
花期:5~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為可耐熱的殼斗科植物。殼斗科為臺灣常綠闊葉林的代表科,在國際亦是綠地造景的常用樹木,但因在臺灣偏山區分布,目前利用於景觀的原生種類極少,相當值得進一步開發。
山菜豆
山菜豆 Radermachera sinica (Hance) Hemsl.
花期:5~9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本種為原住民族的民族植物,具有相當意義。喜愛排水良好的地點,不宜過濕的環境栽種。
毛柿
毛柿 Diospyros blancoi A. DC.
花期:4~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為海岸喬木,果實可食用,亦為法定貴重木,兼具生態、民俗與保育價值,植栽設計可由此多元特性出發。
後大埔石櫟
後大埔石櫟 Lithocarpus corneus (Lour.) Rehder
花期:5~8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果實形態特殊,除具本書描述的殼斗科植物價值,亦可作文創藝品,具文化景觀價值。
後大埔石櫟
後大埔石櫟 Lithocarpus corneus (Lour.) Rehder
花期:5~8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果實形態特殊,除具本書描述的殼斗科植物價值,亦可作文創藝品,具文化景觀價值。
小葉赤楠
小葉赤楠 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 Arn.
花期:4~6月
可密植。經常出現於強風環境,葉小型,樹幹可塑性佳,相當適合作為盆景,也有將之設計成綠籬使用。
山黃梔
山黃梔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花期:4~6月
為庭園常見梔子花的野生種,過去常單株造景,近年經常密植成整片的低矮灌叢。花具香味,果實為天然的食用黃染,具多元景觀價值。本種有褐根病報導,栽植後須注意維護。
杜虹花
杜虹花 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花期:3~8月
最小種植間距1公尺。泛全島低海拔常見的小喬木,花果皆紫色在原生種中相當少見,具觀賞價值,但目前市場少見。野生個體經常可見蟲害,葉片遭啃咬而致殘破,管理上須留意。
杜英
杜英  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 ex F.B. Forbes & Hemsl.
花期:5~8月
最小種植間距4公尺。本種為低海拔森林的優勢大喬木,傳統上被民間用作香菇段木,兼具生態與文化價值。
欖仁樹
欖仁樹 Terminalia catappa L.
花期:4~9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本種廣泛分布於全島海岸,為少見可適應乾熱氣候的冬季紅葉樹種,植栽設計可善用此特性。
恆春厚殼樹
恆春厚殼樹 Ehretia resinosa Hance
花期:6~10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南部低海拔原生小喬木,因棲地破壞導致數量變少,目前景觀市場尚未被應用,設計上可以朝區域性的生態保育為主要訴求。
恆春厚殼樹
恆春厚殼樹 Ehretia resinosa Hance
花期:6~10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南部低海拔原生小喬木,因棲地破壞導致數量變少,目前景觀市場尚未被應用,設計上可以朝區域性的生態保育為主要訴求。
金毛杜鵑
金毛杜鵑 Rhododendron oldhamii Maxim.
花期:3~10月
可密植。本種是台灣野外分布最廣的杜鵑花,花大且紅,深具觀賞價值,但因枝葉密布腺毛,易吸收髒汙而影響外觀,因此不宜種植於空氣不佳地區。有些杜鵑花屬植物會製造有毒花蜜,台灣種類本項資訊缺乏,因此造景上需小心運用。
相思樹
相思樹 Acacia confusa Merr.
花期:5~7月
最小種植間距4公尺。為臺灣著名的薪炭樹種,曾經全臺廣為栽種,具備文史意義,花期時滿樹黃色,具觀賞性。但因有褐根病報導,建議勿大量種植。
棋盤腳樹
棋盤腳樹 Barringtonia asiatica (L.) Kurz.
花期:6~10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熱帶海岸林代表樹種,雖廣布於熱帶島嶼,但在台灣卻極少見,花大而顯著,夜間開放,對於達悟族有文化意義,乃集生態、觀賞、文化於一身的樹種。雖有多元價值,但習性不耐低溫,中北部不適合栽植。
 山胡椒
山胡椒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花期:4~6月
山胡椒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強,喜好濕潤氣候、有光照或稍陰涼的環境,土壤 pH 值 5-6 的酸性壤 野生山胡椒的自然繁殖率低,經常有隔年結果的情況;種子需要進行低溫層積處理,以促進發芽。
臺灣紅豆樹
臺灣紅豆樹 Ormosia formosana Kanehira
花期:4~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開花顯著,是少數可做觀賞的原生豆科樹木,種子紅色可開發成文創品,具多元景觀價值。
鐵色
鐵色 Drypetes littoralis (C.B. Rob.) Merr.
花期:5~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為珊瑚礁岸樹種,葉片形態特殊,厚而油亮,相當具景觀性。
臺灣海桐
臺灣海桐 Pittosporum pentandrum (Blanco) Merr.
花期:6~9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又名七里香,顧名思義花具香氣,果實橘色,具觀賞性。生態分布偏向海岸,但環境耐性高,值得進一步發展。
森氏紅淡比
森氏紅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 var. morii (Yamam.) Masam.
花期:1~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夏季開花,為難得之當季蜜源植物,葉片厚實不易失水,是優良切花素材,惟目前景觀界鮮少採用作綠化設計,值得進一步發展。主要病害為輪紋葉枯病,感染時枝條與葉片枯萎影響景觀,不宜連續或成片種植。
黃槿
黃槿 Hibiscus tiliaceus L.
花期:4~9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但若要使其完全展現樹冠,間距可提升至10公尺以上。為泛全島分布的海岸植物,耐旱、抗風,多被栽植作為防風林,葉則被利用為蒸糕點之墊子,因此具備多元價值。本種有褐根病報導,植栽利用須留意。
菲島福木
菲島福木 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花期:5~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可進行密植栽種,是相當廣泛的景觀樹種,同時也是著名的染料植物。但本種果實會散發味道,栽種時須 注意可能的影響。
瓊崖海棠
瓊崖海棠 Calophyllum inophyllum L.
花期:5~6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本種可展現觀賞與經濟(蜜源、精油)的多元景觀應用概念,但因有褐根病報導,栽植設計須將此風險列入考量。
圓葉冬青
圓葉冬青 Ilex goshiensis Hayata
花期:6~7月
最小種植間距1公尺。本種葉小而圓,具景觀價值。目前尚未見經常性利用,但因較偏中海拔分布,是否能適應偏熱地區仍待驗證。
臺灣金絲桃
臺灣金絲桃 Hypericum formosanum
花期:5~6月
可密植。本種花大而美,被園藝界用作金絲桃的替代。現今野生族群不常見,欲栽植者需釐清來源,以免危害生態。
青楓
青楓 Acer serrulatum Hayata
花期:6~8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本種為台灣分布最廣泛的楓樹,葉片變色情況與冬季的低溫有關,若於低海拔種植,須將溫度納入考量。
烏來杜鵑
烏來杜鵑 Rhododendron kanehirae E.H. Wilson
花期:3~7月
可密植。本種是台灣唯一的河岸型杜鵑花,因棲地興建翡翠水庫以致野外滅絕,為極佳的觀賞與保育雙重意義植物。有些杜鵑花屬植物會製造有毒花蜜,台灣種類本項資訊缺乏,因此造景上需小心運用。
厚皮香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 Arn.) Bedd.
花期:5~6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為日式庭園的代表性植物,特色為樹冠有層次感,葉圓而厚,生長緩慢,維護容易。因為屬於雌雄異株,若以觀果為設計重點,需注意兩種性別都需要栽植,且以雌性個體比例較高。
大葉羅漢松
大葉羅漢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花期:5~7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園藝界已廣泛運用的原生裸子植物,常以單株或是成排方式栽植,本種易遭橙帶藍尺蛾幼蟲大量啃食,建議勿密集種植。
大葉羅漢松
大葉羅漢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var. macrophyllus
花期:5~7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園藝界已廣泛運用的原生裸子植物,常以單株或是成排方式栽植,本種易遭橙帶藍尺蛾幼蟲大量啃食,建議勿密集種植。
無患子
無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i Gaertn.
花期:6~8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本種為臺灣少數低海拔冬季落葉變色的樹種,落葉前滿樹黃色是乾燥淺山區冬季常見景觀。假種皮富含皂素,是民間早期利用的天然清潔劑,深具民俗意涵。然而本種目前荔枝椿象危害嚴重,故不宜於同一綠地或道路大量栽植。
紅淡比
紅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
花期:1~6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夏季開花,為難得之當季蜜源植物,葉片厚實不易失水,是優良切花素材,惟目前景觀界鮮少採用作綠化設計,值得進一步發展。主要病害為輪紋葉枯病,感染時枝條與葉片枯萎影響景觀,不宜連續或成片種植。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