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樹木查詢
::: 首頁
樹木查詢
展開
展開
展開
展開
更多篩選條件
栽植場域
花色
熟果色
展開
~
~
原來在這裡
猜猜你居住的縣市,代表性的原生植物有哪些?
現在這些樹木正在開花
海埔姜圖片
海埔姜 Vitex rotundifolia L.f.
花期:6~10月
適合密植。沙岸常見蔓性灌木,長成片生長,景觀設計可依此特性,做成禁止踩踏區之地被。個體雖矮小但開花量大,除具觀賞性亦可提供蜜源,因此具有多元的景觀價值。
榔榆圖片
榔榆 Ulmus parvifolia Jacq.
花期:9~10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原生地在中西部近海丘陵,因棲地破壞嚴重,且深具觀賞價值而被過度採集,導致野生族群稀有。目前在園藝市場相當常見,通常以單株或群集方式栽植,亦有做成高價盆景者。樹冠較稀疏,適合用於不考慮遮蔭的環境。
江某圖片
江某 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花期:10~12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本種可展現觀賞與經濟(蜜源、木材)的多元景觀應用概念。
黃荊圖片
黃荊 Vitex negundo L.
花期:7~10月
最小種植間距1公尺。濱海地區常見小喬木,臺灣重要鄉土樹種,枝葉被利用做驅蚊,根部熬湯為養生飲品。生態上為重要蜜源植物,但目前養蜂利用者少,景觀設計可將此點列入考量。
臺灣欒樹圖片
臺灣欒樹 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
花期:8~10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欒樹為國際知名的景觀樹種,主要觀賞價值在於秋天的鮮黃盛花與紅果,過去全臺亦大量栽植。但因目前荔枝椿象危害嚴重,且亦有褐根病發生,故建議暫時勿設計大量栽植。
恆春厚殼樹圖片
恆春厚殼樹 Ehretia resinosa Hance
花期:6~10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南部低海拔原生小喬木,因棲地破壞導致數量變少,目前景觀市場尚未被應用,設計上可以朝區域性的生態保育為主要訴求。
魚木圖片
魚木 Crateva formosensis (Jacobs) B.S. Sun
花期:8~11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為台灣熱帶森林河谷的代表性樹種,亦是重要的蝶類食草,同時花大繁多,深具景觀價值。但因是落葉樹,不建議用做需要遮蔭功能的造景。
金毛杜鵑圖片
金毛杜鵑 Rhododendron oldhamii Maxim.
花期:3~10月
可密植。本種是台灣野外分布最廣的杜鵑花,花大且紅,深具觀賞價值,但因枝葉密布腺毛,易吸收髒汙而影響外觀,因此不宜種植於空氣不佳地區。有些杜鵑花屬植物會製造有毒花蜜,台灣種類本項資訊缺乏,因此造景上需小心運用。
棋盤腳樹圖片
棋盤腳樹 Barringtonia asiatica (L.) Kurz.
花期:6~10月
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熱帶海岸林代表樹種,雖廣布於熱帶島嶼,但在台灣卻極少見,花大而顯著,夜間開放,對於達悟族有文化意義,乃集生態、觀賞、文化於一身的樹種。雖有多元價值,但習性不耐低溫,中北部不適合栽植。
大頭茶圖片
大頭茶 Gordonia axillaris (Roxb.) Dietr.
花期:10~1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為原生種植物中少見有大型花的大喬木,生育範圍廣,耐性佳,於強風或是濱海區皆可生長,花大而美,適合發展為防風與觀賞兼具的植栽。
金新木薑子圖片
金新木薑子 Neolitsea sericea (Bl.) Koidz. var. aurata (Hayata) Hatus.
花期:9~10月
最小種植間距1.5公尺。產於蘭嶼島,幼葉金褐色為觀賞亮點,目前已經園藝化,景觀設計多以灌木形態表現。
臺灣山芙蓉圖片
臺灣山芙蓉 Hibiscus taiwanensis S.Y.Hu
花期:9~12月
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臺灣原生的芙蓉花,花大顯著,除具觀賞性,亦被區域民眾用作食材。本種分布於中央山脈西部,造景時應避免與東部的牧野氏山芙蓉混用。
倒卵葉楠圖片
倒卵葉楠 Machilus obovatifolia (Hayata) Kanehira & Sasaki
花期:8~10月
最小種植間距2公尺。恆春半島特有物種,葉短圓、厚實,具觀賞性,目前多利用做盆景或庭園木。因生長緩慢,設計較大的植株須注意來源,避免購買野外盜挖的個體。
向上箭頭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