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原生樹木推廣及媒合平臺
:::
網站導覽
後臺登入
=
訊息公告
原生故事
樹木查詢
媒合專區
相關連結
關於我們
網站導覽
後臺登入
很抱歉,但需要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作,請開啟後繼續。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屏鵝公路新風貌 林試所偕同公路局運用臺灣鄉土地被植物優化公路景觀
屏鵝公路新風貌 林試所偕同公路局運用臺灣鄉土地被植物優化公路景觀
2025/10/28
屏鵝公路中央分隔島端部(島頭)近期迎來新面貌,由交通部公路局攜手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在屏鵝公路指定路段的中央分隔島島頭試種臺灣鄉土地被植物如穗花木藍(Indigofera spicata)、蘇氏鷗蔓(Tylophora sui)及密毛爵床(Justcia procumbens)等,嶄新的創意使原本中央分隔島島頭以令人驚豔的綠化風貌,搖身一變成為亮眼的綠毯,為公路景觀增添創意及亮點。現今島頭景觀優化試驗計畫正陸續發展,營造更完整的綠色走廊,優化屏鵝公路整體景觀。
為了島頭景觀優化工作,林試所研究團隊特地選定恆春機場前落山風的衝風路段及車城大尖山下的濱海路段的中央分隔島島頭作為試驗種植場域,植栽選用標準著重於適應性、觀賞性及容易維護等特性。結果顯示試驗蔓荊(Vitex rotundifolia)、矮筋骨草(Ajuga pygmaea)、單花蟛蜞菊(Wedelia prostrata)、越橘葉蔓榕(Ficus vaccinioides)、濱柃木(Eurya chinensis)、蘇氏鷗蔓、穗花木藍以及密毛爵床等8種鄕土地被植物中,以穗花木藍、蘇氏鷗蔓、密毛爵床及蔓荊等鄉土地被植物的適應性最佳;其中蘇氏鷗蔓和密毛爵床更是臺灣特有種,其枝葉茂密覆蓋鬱閉度高,不僅具有美麗的景觀效果,也能有效抑制雜草滋生,非常適應恆春半島的氣候環境,並具有容易維管的特性,讓原本毫不起眼的小小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兼顧公路安全及景觀綠化的島頭植栽,為公路景觀增添新的亮點。
林試所表示,研究團隊針對需種植的環境分析,收集、培育及種植篩選的鄉土地被植物,初步的試驗結果證實島頭使用適合的鄉土地被植物綠化,在實務上是可行的,未來會持續透過影像紀錄及監測植栽的生長情況,發展更便利的栽植方式及建立維護管理技術。該所未來也將持續與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合作,讓屏鵝公路整體植栽管理更臻完善,共同打造景觀公路的新典範。
撰稿人:恆春研究中心 鄭正義 助理研究員
相關照片
上一張圖片
1
/ 6
下一張圖片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12條生態地景保育軸帶詮釋國土綠網 林業保育署2026月曆《阡陌之森》開放預購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18年推動「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建置計畫」,串聯全臺森林、農田與水系,形成如同血管般的生態命脈,促進山林與平原、海岸的生態交流。2026年月曆《阡陌之森》即以此理念為核心,從全臺45條綠網保育軸帶中精選12條,以細膩的手繪插畫詮釋臺灣多樣的自然地景與共生故事,即日起至10月28日開放線上預購。 《阡陌之森》月曆由署長林華慶與團隊構思主題,歷經一年籌劃,邀請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得主鄒駿昇(Page Tsou)領軍吉日設計,並集結洪添賢 Croter、吳欣芷 Cindy Wume、林家棟 Jia Dong Lin、吳怡欣 Yihsin Wu 等五位插畫家共同創作。團隊以藝術視角詮釋「藍帶、綠帶縱橫交織」的國土綠網概念,將生態與人文融合為充滿生命力的圖像。 月曆的每一頁都是一場穿越臺灣地景的旅程──從山林、田野、溪流到海岸,展現人與自然的互動與調和。 1月〈眾生有田〉:洪添賢以黑鳶視角描繪雙溪流域,呈現貢寮水梯田與田寮洋濕地的共生景觀。 2月〈赤蛙樂園〉:吳欣芷筆下的金山清水濕地,候鳥遷徙、聚落燈火交織出節慶氛圍,呼應友善耕作的價值。 3月〈候鳥機場〉:吳怡欣描繪蘭陽平原的插秧場景,象徵生命循環與候鳥北返的自然節奏。 7月〈千塘之歌〉:林家棟以俯瞰視角描繪桃園台地的埤塘星海,展現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復育成果。 8月〈為虎護山〉:鄒駿昇以石虎化作丘陵山林意象,傳遞動物友善與棲地守護的願景。 林業保育署表示,《阡陌之森》以插畫藝術重新詮釋生態保育軸帶,讓抽象的自然理念成為可被感受的生命故事,帶領民眾從不同視角認識臺灣的里山、里海與生物多樣性,也展現生態、生活與生產的和諧可能。 月曆尺寸為75×52公分,採FSC認證紙張印製,每份定價新臺幣380元;桌曆以卡片式三角座設計,定價360元,美觀實用。另推出限量8,500盒「米蠟筆16色」,色彩靈感取自月曆插畫,以臺灣米糠製成、不含石蠟,象徵農田與森林的永續循環。 2026《阡陌之森》月曆、桌曆及米蠟筆即日起至10月28日24時止開放預購,通路包含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與「友善書業合作社」獨立書店。月曆與桌曆不限量預購,預計12月中旬出貨;米蠟筆限量供應,12月底出貨。
2025/10/21
最新消息
收藏一片秋日色彩,觀霧特色導覽與手作體驗
[新竹分署] 位於海拔兩千公尺的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四季分明、色彩變幻。春天嫩綠初綻、盛夏綠蔭蓊鬱,入秋後葉色轉為金黃、橘紅,深秋時分更見片片彩葉隨風飄落,鋪成一條通往山林深處的「自然地毯」。在這片森林裡,季節的變化不只是風景,更是生命的循環與記憶的痕跡。 為了讓更多遊客親身感受觀霧秋冬的獨特韻味,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特別推出《一片葉的記憶:觀霧遊客中心導覽與手作體驗》主題活動,活動結合觀霧遊客中心館內導覽與輕黏土拓印DIY,邀請民眾在知識與創作的交融中,留下屬於自己的觀霧印記,也在過程中深化對森林生態與環境保育的認同。 本次《一片葉的記憶》主題活動共規劃三場次,分別於11月22日、12月7 日與12月17日舉行,每場活動於當日下午2時30分至3時45分在觀霧遊客中心舉行。活動由觀霧遊客中心專業解說員帶領,透過館內導覽認識落葉林的植物種類與生態故事,引領民眾在戶外拾取自然落葉,親手進行輕黏土拓印,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葉片紀念;而後民眾即將落葉歸還林地,以具體行動實踐「無痕山林」理念,讓作品不僅是一份紀念,更是一場與自然共生的體驗。 《一片葉的記憶》將自 10 月 15 日(三)上午 8 時起開放網路報名,對象為國小三年級(含)以上一般民眾,未成年者需由家長陪同購票參加。每場次限額 10 人,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報名。詳細活動內容與收費方式,請參閱報名頁面https://www.accupass.com/go/2025-05-Guanwu,亦可於平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電洽0963511973(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更多活動訊息歡迎關注「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uanwuNationalForest/),更多旅遊資訊可上台灣山林悠遊網(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查詢。
2025/10/16
返回列表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