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原生樹木推廣及媒合平臺
:::
網站導覽
後臺登入
=
訊息公告
原生故事
樹木查詢
媒合專區
相關連結
關於我們
網站導覽
後臺登入
很抱歉,但需要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作,請開啟後繼續。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與都歷部落復育酒麴樹種,找回阿美族原味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與都歷部落復育酒麴樹種,找回阿美族原味
2025/03/17
[台東分署]
今(11)日上午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與約30名都歷部落族人攜手一同在成功事業區第37林班當地傳統地名Tafa(生命之溪)水源地種下當地阿美族人傳統酒麴植物:黃荊及過山香200株,另外該分署成功工作站也加碼贈送參與植樹復育的30多位族人每人1株過山香,希望將阿美族酒麴植物復育的行動延伸到族人,期能推廣到部落運用,延續都歷阿美的傳統酒麴及採集文化。
近年來林業保育署推動原生樹種復育工作,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也連續數年於植樹月贈發民眾臺灣原生種植物。都歷部落長期與臺東分署合作進行國土生態綠網、友善生產及里山倡議(生產地景、生態旅遊)等工作,未來也規劃合作進行擴大民族植物栽植、阿美族食農教育等工作。因此,臺東分署成功工作站特別選在植樹節前夕,與都歷部落合作進行部落民族植物栽植。
過去都歷部落族人釀酒所使用的酒麴植物,包括雞母珠、大葉田香、七里香、黃荊、過山香等,這些植物多生長於森林孔隙地。這次特別選在於成功事業區第37林班,同時也是都歷部落重要水源地Tafa(生命之溪)邊坡旁孔隙地植樹,除希望能保復育這些珍貴的民族植物外,也期待未來本區可成為民族植物試驗的復育基地。這次復植選擇了傳統製作酒麴常用到的黃荊及過山香,在大家的齊心栽植下,一共種了200株,後續也將由都歷部落進行認養及維護。
臺東分署表示這次攜手都歷部落族人「把傳統酒麴植物種回來」,不只是讓當地族人學習如何復育這些民族植物,後續也將輔導部落擴大民族植物種類復育、推動食農教育及里山生活實踐等多項行動,除強化森林生態的韌性外,也讓阿美族人的生態智識與自然環境共同生生不息。
https://taitung.forest.gov.tw/0001062/0075613
相關照片
上一張圖片
1
/ 2
下一張圖片
延伸閱讀
最新消息
從揮汗到飆淚 太魯閣志工採種播撒 半年後 震後邊坡喜見長出原生植物小苗
[轉自太魯個國家公園] 0403地震重創太魯閣國家公園,不僅多處坍方,植被也隨土石崩落。為防範銀合歡等強勢外來種趁機入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管處)在慈濟大學張木林教授指導下,召集解說志工採集原生植物種子,製成種子球,並提供公路總局太魯閣工務段,噴撒於中橫公路福德祠路段的護坡工程。半年後,公路邊坡已見原生植物小苗萌發,令人振奮。 去年夏季,志工們採集密花苧麻、山黃麻、構樹、車桑子、杜虹、駁骨丹等數十種台灣原生先驅植物種子,經處理後製成種子球,優先拋撒於銀合歡可能快速入侵的清水斷崖邊坡,也將部分種子混入植生土噴灑於護坡工程區。部分經歷風雨的邊坡仍持續崩塌,導致種子球流失,但中橫福德祠路段的種子已成功發芽,希望未來能逐步演替為屬於太魯閣的植被。 得知辛苦採集的種子已萌芽,志工們欣喜不已,有人感動落淚,期待小苗茁壯成林,直呼:「這是我們的孩子,太魯閣的希望!」 張木林教授表示,雖然崩塌地終將恢復植被,但若不及時介入,銀合歡恐迅速占領。他觀察到清水斷崖及立霧溪下游部分坍方地已出現銀合歡,因此優先選定清水斷崖與外太魯閣作為震後植被復育區。 研究太魯閣植物生態逾20年的張教授指出,當地地形陡峭、石灰岩環境特殊,孕育出不少珍稀特有種。地震雖然影響植被,但希望透過積極管理,減少外來種干擾,維護太魯閣的獨特生態。 除了種子球,張教授近期也嘗試新方法——將原生植物種子包入草繩與麻線網製成「種子串」,懸掛於崩塌邊坡,適時澆水。今年初已於福德祠下邊坡試驗鋪掛十餘條,短短一個多月後便見新芽萌發,令人期待未來的成長成果。今年,太管處也將持續與張教授合作,推動震後邊坡植被復育。]
2025/03/13
最新消息
織一片生態綠網 林業保育署贈苗活動3月1日開跑
每年3月是植樹月,今年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邀請全國民眾一起參與「織一片生態綠網」活動,特別提供93種10萬餘株臺灣原生樹種苗木,於林業保育署及全臺各地區分署、航遙測分署、林鐵文資處共154場次贈苗活動中推廣發送,歡迎民眾透過植樹共同參與建構國土生態綠色網絡,營造臺灣生態廊道。 林業保育署表示,今年贈苗最早場次將於3月1日登場,有民眾喜愛的山黃梔、桃金孃、石斑木類及杜鵑類等,各地區贈苗樹種多元。苗木為臺灣原生種,且配合不同區域提供地區特色樹種,如新竹分署提供萊特氏越橘、野牡丹、蛇莓;臺中分署提供土肉桂、臺灣百合、天仙果、苗栗紫金牛、狗花椒;嘉義分署提供小葉赤楠、阿里山十大功勞、蘄艾、日本女貞;屏東分署提供枯里珍、金門赤楠、黃荊、蘭嶼柿;臺東分署提供兔腳蕨、越橘葉蔓榕、永康山茶、黃荊;花蓮分署提供山櫻花等,所有苗木皆以環保材質包裹土球,請領苗民眾自備環保袋或容器盛裝。 林業保育署進一步說明,3月1日贈苗活動由該署花蓮分署於美崙溪寵物公園旁(國福大橋西側)發送;最晚的贈苗活動是3月29日計3場次,分別由該署嘉義分署於嘉義縣政府府前廣場與阿里山工作站發送,以及花蓮分署於水璉社區活動中心發送,全國各地共計154場次,歡迎民眾前往索取共襄盛舉。 各地區贈苗活動苗木索取方式不同,請民眾就近領取苗木時,參考各場次所需配合事項,部分活動須持1至3月份紙本或電子發票,分別規劃以2張或3張發票兌領苗木1株,每人限領苗木株數也不同;亦有部分場次可以直接排隊領取,或透過參加捐血等各式活動才能領苗。活動詳情請參閱「植樹月贈苗活動一覽表」或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臉書專頁查詢。
2025/03/10
返回列表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