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東勢林管處攜手佳陽部落種植臺灣山茶 共創原鄉林下經濟
東勢林管處攜手佳陽部落種植臺灣山茶 共創原鄉林下經濟
2023/05/22
為了振興山村經濟,在不破壞森林環境與樣貌的前提下,利用林地內的生態和環境特性,發展林下經濟,東勢林區管理處與梨山地區佳陽部落共同合作,在森林林下種植100株臺灣山茶眉原山特有品系樹苗,期待未來提高梨山地區林農造林意願,創造出地方獨特的林產品,達到「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榮共存的山村新風貌。
東勢林管處指出,臺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已列為林下經濟品項之一,屬臺灣原生植物,這次與佳陽部落合作種植的是主要分佈於海拔700至1800公尺,北港溪北岸眉原山一帶的眉原山品系。借重部落夥伴的技術,選定大甲溪流域上游海拔約1850公尺的森林區域,於林下栽植100株臺灣山茶進行培育,未來將以友善耕作方式保持其自然生長,不以截幹矮化、嫁接及淨土等慣行農法經營,持續瞭解臺灣山茶的適應能力,分析茶葉內兒茶素等成份的變化。
佳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守宏表示,其在佳陽部落農牧用地上種植烏龍茶已十餘年,對栽培、烘焙技術有相當經驗,這次透過東勢林管處社區林業計畫支持下,種植原生的台灣山茶,頗具挑戰性,希望3-5年後可以進行採收,培育出獨特風味的茶香,創造出符合生態的高經濟飲品。已經73歲的部落耆老劉清泰也說,自己非常喜愛山林,平時都會參與山林巡守,非常支持臺灣山茶的林下栽植,因為梨山地區可供耕作的土地有限,較陡峭的地方種樹,除了能維持水土保持外,也希望能夠有經濟功能,增加地方的收入。
臺灣山茶葉片具有蜜香、肉桂、菇蕈、杏仁及咖啡等特殊風味,極具特色,該處期待與梨山在地社區的合作之下,能產出獨特風味的茶產品,並以維護森林、永續經營及里山精神為核心價值,未來為產品做出市場區隔,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活絡並增加山村收益。
延伸閱讀
大家一起種樹
政策推廣
投資地球 企業團體認養造林 南投林管處提供限量機會
在氣候變遷劇烈、天然災害頻繁的年代,全世界潮流都聚焦在永續經營與發展,不管投資或保育,都是以永續為目標,評估一家企業永續發展的指標就是企業社會責任(CSR) ,而代表著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ESG則是實踐CSR原則,也是今年最火熱、詢問度最高的議題。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表示,早期造林工作多由政府單位以公務預算辦理,近幾年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愈來愈多民眾、企業認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紛紛投入參與、捐助植樹工作,今(112)年度該處接到有關企業認養造林的詢問電話特別熱烈,林管處所提供的企業認養可分捐款造林和合作造林兩種模式,其中捐款造林係指企業選擇定額(金額)或定量(面積)捐款方式,由林管處負責發包、執行造林工作,為期3年,期滿可視需要再續約,讓造林撫育工作持續,採用捐款模式的企業可以節稅、提升企業形象,屬公益捐贈性質,未來將不核發ESG憑證,無法取得碳匯轉換權;而合作造林係指林管處提供需造林土地,由企業提出計畫書申請認養,為期20年,計畫書通過審核之企業可自行接洽或選擇由林管處推薦之造林廠商或在地的社區團體或部落合作完成造林工作,林管處則扮演監督、輔導之角色,每年依企業提出之造林成果,辦理查核確認後,提報林務局核發ESG憑證。 該處今年度預計辦理37.53公頃新植造林工作,將栽植85,548株原生樹種樹苗,未來成林後約可固碳102萬公斤,目前已接受4家企業團體的捐款,認養20.52公頃造林,剩餘17.01公頃中,除提供2筆共10.4公頃於ESG專案平台提供企業合作造林外,尚有9筆面積共6.61公頃之造林預定地開放企業團體捐款認養,洽詢電話049-2365226分機2222黃小姐。 該處李政賢處長表示,該處轄區位於高山百岳較多、地質脆弱的中台灣,跨越南台中、南投縣、彰化縣和雲林縣,極易受到地震、颱風及強降雨的影響,造成崩塌、土石流等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天然災害,守護家園,人人有責,歡迎企業團體踴躍加入認養行列,投資地球,紮根台灣土地,讓友善環境與生態永續的信念落實到生活中,共同編織美好的國土生態綠網。
2023/04/26
馬蘭植株
政策推廣
林下經濟再添新品項 「馬藍」、「天仙 果」為地方特色產業注入新活水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以來,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及臺灣山茶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 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務局112年1月16日公告再納入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及天仙果(Ficus formosana)為林下經濟新增品項,將為臺灣帶來更多優質的林產品。 馬藍為天然藍染工藝的重要原料,亦為臺灣早期出口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近年在地方文創團體推廣下,傳統藍染工藝再度興盛,製作成衣飾及各類文創商品,質感優美,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與重視,在國內各處開展馬藍種植與利用熱潮。馬藍適宜生長在溪谷旁闊葉林下或鬱閉針葉樹林下的高溼度環境,栽植成活後可維持2~3年莖葉生產,3年生以上植株宜汰換,以維持其生產力。林下經濟規範,每公頃最適栽培規模為0.1至0.3公頃(栽植密度為每平方公尺33至40株);採收時以採摘莖葉為主,每年可進行2次採收,採收後須低溫保鮮,以避免腐敗。 臺灣天仙果又稱為牛奶埔,全株均可利用,民間認為對健康有廣泛的助益,常用方法為取根莖燉雞湯或豬腳,葉子烘乾可以泡茶,成熟果實可以當零嘴食用,食味良好,具市場潛力。天仙果適宜生長在中、低海拔(800公尺以下)陰濕闊葉林下或灌 叢下環境,栽植2年後即可採收。林下經濟規範,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栽植最佳季節;在雨量不足的栽植地點,可適度人工灌溉維持土壤濕度。直接栽植於美植袋或空氣盆等容器內,放置於上層木行列間,每公頃最適栽植株數為1,500株(面積不足一公頃者,皆按比例配置),容器下部10至15公分埋入土壤,適度保持土球濕度。 林務局進一步指出,為因應林農申辦林下經濟種苗需求或原生植物推廣使用,已建置「臺灣原生樹木推廣及媒合平臺」(https://nativetree.forest.gov.tw/),林農可登入平台提出種苗需求,而供苗者可據以回應供應資訊,藉由平臺公開透明方式呈現供需資訊,自由交易。 即日起,有意經營林下經濟的林農、部落或農民團體可向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實驗林管理處或林務局各林管處提出申請,增加營林收益,共同創造林業加值,促進公、私有林經營的永續發展。
2023/01/30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