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走進雪白花海,一起來場香氣滿滿的杭菊之旅! 體驗採花女的一日生活~
走進雪白花海,一起來場香氣滿滿的杭菊之旅! 體驗採花女的一日生活~
2025/11/12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將於114年11月30日(日)在火炎山生態教育館舉辦「三貓下田去:杭菊篇」主題活動,由火炎山生態教育館的吉祥物-三貓陛下,帶著大家拜訪銅鑼九湖社區杭菊田區,了解臺灣目前推行的友善農作與安全用藥觀念,在花田中品嘗香氣撲鼻的菊花茶和誘人杭菊小點,一起探索花田裡的大小事吧!
秋季是作物豐收的季節,也是杭菊盛開的時節,望向農田中的層層花海,綻放出雪白與金黃交錯的光彩,乃是進入蕭瑟冬日前的一大美景。苗栗縣銅鑼鄉為臺灣最大的杭菊產地,周邊地形多為台地、丘陵,並接續火炎山脈的紅土地層,開闢的農地排水良好,十分適合杭菊生長。本次活動讓大小朋友們先在火炎山生態教育館認識國土綠網關心要如何協助瀕臨絕種的石虎們能走在安全的回家之路,再去盛開的杭菊花田中拍照打卡外,進一步深度瞭解杭菊成為苗栗地區重要經濟產物的過程,分辨黃花和白花不同的風味及作業,以及如何安全合理用藥及各種小秘訣培育出這片杭菊花田,最後進行「採花競速賽」及杭菊茶點品嘗,讓大家滿載而歸~詳細活動於114年11月08日(六)中午12點起開放線上報名收費制,名額限定20位,報名資訊將公告於:
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oyanshanEcocenter
Beclass線上報名https://reurl.cc/20Yo6E
延伸閱讀
	
處理後的光臘樹蜂花粉散發金黃色澤圖片
最新消息
光臘樹黃金花粉香氣濃 日常補充營養的極佳選擇
光臘樹是夏天路旁行道樹與造林地常見的開花植物,黃金花海美景伴隨蜜蜂胡蝶翩翩飛舞,也預告新鮮光臘樹蜂花粉即將上市。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發現香氣馥郁的光臘樹蜂花粉蛋白質含量高達21%,比等量雞蛋高出約10%,且完整涵蓋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胺基酸,營養價值驚人,是運動健身與茹素民眾的絕佳營養補給選擇。 苗栗場表示,蜂花粉是工蜂從花朵雄蕊採集花粉,混合少量花蜜形成的花粉團,集中於後足的「花粉籃」帶回蜂巢而成,是蜜蜂發育所需主要的蛋白質與營養來源。在採收蜂花粉期間,蜂農先在蜂巢前設置花粉收集盒,返巢時工蜂後足上的花粉在爬經花粉收集盒過程中會被刮落,將這些花粉經乾燥處理後,即成為可直接食用的蜂花粉。光臘樹蜂花粉,在乾燥處理後不僅色澤金黃誘人,入口有濃郁花香,無論直接食用或加入甜點、穀片、優格中皆適宜。 苗栗場進一步研究發現,光臘樹蜂花粉含有18種胺基酸,其中亮胺酸(Leucine)是人體必需胺基酸之一,能促進肌肉修復、生長及提升運動力,每100公克光臘樹蜂花粉含量高達1,418毫克,比等量雞蛋高出29.9%;另一種必需胺基酸組胺酸(Histidine),與血紅素形成與組織修復息息相關,每100公克含量高達674.3毫克,為雞蛋的2倍、大豆的1.5倍。 苗栗場說明,除了優質蛋白質外,光臘樹蜂花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必需脂肪酸亞麻酸等,更具有多酚類植生素,堪稱天然植物性綜合維他命,對於運動族群、素食者、銀髮族及追求養生保健的消費者而言,都是日常補充營養的極佳選擇。 苗栗場建議,蜂花粉屬天然食品,無攝取量限制,惟對花粉過敏者應評估自身狀況,詳閱食品成分標示並慎重食用。成人每日可食用1至2茶匙(約4至8克)的蜂花粉,光臘樹蜂花粉因香氣濃郁亦可添加於烘焙食品中,不僅營養加分,更為糕點增添風味與賣相。歡迎欲選購國產蜂花粉的民眾可洽詢台灣養蜂協會(電話:04-2371-3681)或各地區農會及養蜂產銷班,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優質蜂產品,幫助維繫國人健康的養蜂產業永續經營。
2025/10/28
於114年10月1日進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圖片
最新消息
為原生植物找出路!林業試驗所與桃園市政府工務局攜手合作共同營造兼具休閒及生態功能的綠色空間
林業試驗所(林試所)與桃園市政府工務局於114年10月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桃園地區植物移植與養護的新模式,為季節性濕地中的原生稀有植物建立新棲地,實踐兼具休閒與生態功能的綠色空間願景。 此次合作以三種珍稀原生植物──異蕊草、長葉茅膏菜及寬葉毛氈苔為核心,由桃園市政府、航空城工程處及多家工程團隊(中華工程、青境景觀設計、富石營造、永青營造)共同推動,在林試所指導下,首次大規模應用「土壤種子庫(soil seedbank)」技術進行移植與棲地營造,成為台灣甚至國際罕見的創新案例。 林試所自111年起即著手這些瀕危植物的遷地保存工作,經多方協調後選定復育地點,並於112年保存原棲地土壤、移植部分活體。113年初完成第一處復育區舖設,之後陸續建置第二與第三復育區。至114年6月為止,三種珍稀植物共計超過一千株成功生長於復育區中。特別是消失三十年後再度出現的異蕊草,如今重新綻放於桃園濕地,展現出當地良好的自然條件與復育潛力。 這項以整片土壤保存的移植方式,不僅能提高珍稀植物存活率,也能一併保留伴生原生植物,快速重建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目前林試所在復育區已調查到48種原生伴生植物,如變葉山螞蝗、假地豆、雷公根、星宿菜等,兼具生態與景觀價值,未來有望應用於原生草毯設計。 然而,隨著夏秋季節禾本科植物旺盛生長,部分外來種與強勢伴生植物競爭,使茅膏菜科植物數量減少。林試所指出,如何建立適度人為干預的維護模式,包含除草強度與管理時機的調整,是未來都會區復育的關鍵課題。 本次簽署合作備忘錄,不僅是對過去復育成果的肯定,也開啟未來長期監測與管理合作的新階段。雙方將持續從實地經驗中建立生態友善的景觀維護模式,為台灣都市生態系的永續發展與環境韌性奠定基礎。 林試所表示,本次合作象徵「開發與生態不再對立」,透過跨領域合作與科學管理,可讓城市發展與自然保育並行,打造更平衡且和諧的環境願景。 原撰稿人:森林生態組 范素瑋 副研究員
2025/10/28
向上箭頭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