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林下栽植10個月的臺灣金線連,16日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鄭鈞謄秘書陪同回娘家的「金」主們開心採收
最新消息
土匪山懷胎10月產「金」「金」主們載滿「林下良品」而歸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自去(111)年開辦「土匪從良-樂活當金主」系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體驗林下經濟作物-臺灣金線連栽植,經過10個月悉心照養及等待,本(10)月16日由嘉義分署秘書鄭鈞謄帶領超過30名「金」主們,回到土匪山肖楠林下,掀開去年12月親手種下的臺灣金線連,一株株活力飽滿的臺灣金線連展現在眼前,富滿綠色生命力及金光閃閃的網紋,閃亮了現場所有人的目光,深刻感受森林生態及林下經濟帶來的感動,歡慶豐收的同時大家也不忘相邀明年再次回來當「金」主!

來自臺南的黃先生說,本身非常喜歡農事活動,曾經在「我們的島」節目上看到「林下經濟」的訊息,覺得這是環境友善及小規模經濟雙贏的策略,因此去年得知這項活動立刻報名參加,成為「金」主的一員,一路參與種「金」、探「金」、採「金」、洗「金」及包「金」,完整地體驗了林下臺灣金線連的栽植,看到當時種下小小的金線連每株都茁壯的展葉、葉面的金線閃閃發光、甚至綻放粉色的小花,感到十分療癒,更認識了臺灣金線連生育環境及仿野生的栽植方法,實在是收穫滿滿,期待著未來有還有林下經濟的體驗活動,帶給民眾更多林業體驗與感動。

另一位「金」主陳小姐表示,去年完成種「金」後就一直引頸期盼著採收的這一天,並持續關注著合作社培育臺灣金線連的動態,終於等到採「金」的日子,掀袋的那一刻看到一株株肥美、厚實的臺灣金線連真的是無以言喻的興奮,腦海中已經在想像要如何料理品嘗這最新鮮、產地直送的美味了,回到教室,現場已經充滿臺灣金線連的香氣,採用林下栽培的臺灣金線連現場燉煮的養生雞湯及金線連茶,香味四溢,啜飲一口,口腔裡充滿鮮甜,不愧是林下「良」品,名如其實,令人忍不住多採買了「林下良品」產品回家與親朋好友一同分享。

嘉義分署表示,配合林業保育署推動「林下經濟」政策,持續輔導在地合作社及林農參與「林下經濟」提升林業附加價值,可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旅客服務中心、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入口轉運站「森,2488品牌概念館」、新東陽關西服務區新東陽超市、中友百貨「生活好品」櫃位、無印良品裕隆城店以及臺北誠品松菸、信義、南西等實體店舖選購,以支持傳達友善培育及永續經營概念的林下良品。
2023/10/24
久良栖森林療癒步道台灣杉一景(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
最新消息
來趟台八線chill旅行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推出森林療癒遊程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為協助台八線沿線社區及部落發展當地產業,促進山村經濟,委託台灣農業推廣學會歷經2年的時間,以日本森林療癒理念,盤點台8線旅遊軸帶上社區、部落的旅遊資源,整合客家、原住民等多元文化特色,推出以生態旅遊及森林療癒為基礎之綠色旅遊,邀請民眾深度旅遊發現台八線的新面貌。
目前規劃推出一日及兩日一夜的遊程,包含東勢區軟埤坑休閒農業區的季節採果體驗、嚴選在地食材的森林療癒便當及季節賞螢活動,提供最純真的療癒體驗;南勢社區五葉松林下療癒,將五葉松茶席結合在地美食與植栽手作,帶你實踐新的美感生活。松鶴為泰雅族部落,早期與八仙山林場的關係密不可分,部落的久良栖森林療癒步道,為昔日八仙山森林鐵路路徑,經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在地部落居民共同就地取材,重新打造手作步道,在林蔭環抱下是不能錯過的森林秘境,漫步於部落中除了感受泰雅文化及百年林場歷史記憶,在口簧琴悠揚樂聲中,圍著德芙蘭家屋內的爐火,聽耆老講述生活慣俗,更能體驗原民傳承百年之文化及智慧。
森林療癒是應用森林環境以增進健康的活動。為了讓參與民眾更能體驗療癒的效果,該分署委託團隊測試實際體驗遊程民眾的唾液,藉由唾液澱粉酶來了解療癒前後受測者壓力的變化。有位上班族女性民眾,經測試參與前壓力值高達41(標準值為35),一趟輕鬆步道散步及深呼吸後,壓力值降到14,讓她驚呼不可思議,也透過體驗活動,感受森林帶來身心放鬆的好處,真的深深被療癒了。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為了讓民眾把療癒帶回家,更推出精美的森林療癒伴手禮品,其中與在地業者合作推出五葉松茶包、五葉松醋與森林蜜之「專屬禮盒」,酸甜好滋味結合下林下饗宴,是身心靈放鬆的最佳體驗。目前台八線森林療癒伴手禮品已於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之遊客中心賣店進行販售,五葉松茶席體驗請洽詢崧大夫-五葉松的嚮導臉書、松鶴部落原民文化體驗及步道導覽請洽德芙蘭休閒農業區,歡迎民眾感受中部台八線獨特的生態旅遊與森林療癒的魅力。

五葉松的嚮導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680392563&mibextid=LQQJ4d
德芙蘭休閒農業區
https://www.facebook.com/atayalecotravel/
2023/10/24
	
柳杉林間光景交織的脊森
最新消息
東眼山首座國產材創作藝術『脊森』 回歸大地懷抱
「如果能在森林住15晚,你打算做什麼呢?」這句話開啟了淡江大學建築系森林木十人團隊「取之於森林‧用之於森林」的計畫,也成就了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首座國產材裝置藝術「脊森」的誕生,歷經2019年夏至2023年秋四年間17個季節更迭,脊森將於10月22日解構回歸大地懷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邀請國人一同回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見證這別具意義的時刻!
曾經矗立於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自導式步道旁的國產材裝置藝術「脊森」,是由淡江大學建築系首屆森林木十人團隊於2019年駐地東眼山森林15晚,親身感受森林脈動譜寫的生命篇章,具象創作而成的作品,隨著光影的變化,映襯出巧奪天工的彎曲線條,並榮獲2020臺北設計獎的殊榮。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指出,森林木十人團隊以對生態環境最小影響為創作原點,同時思考鑲嵌、融入在森林自然生態中,建構出具有永續性、並能回歸土地的木構休憩設施,作為友善設計與工法的核心理念誕生,作品完成迄今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歇息與拍照。結構主體以友善環境之自然建築理念,採用不施加防腐藥劑的柳杉原木構築,原預估搭設一年後即需解構,然而「脊森」超出預期,成功展現原木材料堅韌同時又柔軟的生命力,在東眼山森林矗立超過了四個年頭17個季節,最終在今(112)年10月5日小犬颱風強風下,完結其自然構築設施的年限,但「脊森」這件作品相信帶給東眼山旅人的印記深植。
森林木十人「脊森」原創作團隊將於10月22日再度齊聚東眼山森林,親手解構卸下每一支螺栓、螺絲並予以回收,並將鬆解後的柳杉木料『回歸於森林』。不論您是否已規劃到訪園區或想再看看「脊森」風采,竭誠歡迎每一位遊客共同回到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自導式步道,見證這別具意義的時刻!
2019年淡江大學建築系創立「森林木十人」師生團隊,透過學期的建築設計及實作的實驗性木構造課程,從認識臺灣林、木業開始;學習運用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的國產材柳杉疏伐木資源,開啟「取之於森林‧用之於森林」計畫,成就了「脊森」及「浮森」的誕生,更因為這樣成功運用的合作經驗,2020、2021年東眼山森林陸續產生「懸森」、「繫森」、「飄森」、「環森」等各具特色的國產材裝置藝術,讓遊客在鬆解身心,休憩於森林恬適自然環境氛圍的同時,更能體驗及享受國產木材多元運用的多元面貌
2023/10/24
接力守護宜蘭海岸 學生合力種下小樹苗
最新消息
接力守護宜蘭海岸 學生合力種下小樹苗
宜蘭地區常年受颱風、東北季風侵擾,海岸林帶經常有破碎、缺口等,連帶造成海岸線退縮問題,威脅沿海居民身家財產安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長期致力推動海岸保安林營造與環境教育,於10月18日邀請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國中部與國小部、順安國小中山分校,近80名國中小學生,接續9月27日宜蘭國高中生在五結海岸加禮宛保安林搭起堆砂籬行動,進一步種下代表希望的林投樹苗。

植樹定砂拓展保安林 打造沿海綠色廊道
宜蘭有句風水俗諺「龜蛇把海口」,意指龜山島與海岸線綿延如蛇的沙崙地形,為了讓大眾瞭解宜蘭海岸沙崙景觀特色,與樹立守衛家園的海岸保安林,宜蘭分署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帶領學生深入保安林,感受海岸惡劣貧脊的環境下,濱海植物如何發揮自身特性與固定砂土功能,今日由慈心華德福國中部、士敏國小、順安國小中山分校學生,接力拓展9月27日學長姐們搭建的堆砂籬,親手在籬笆與保安林孔隙處種下代表希望的林投及草海桐等樹苗150株,待成長紮根後即能共同攔阻海邊風砂,為保安林再添加生力軍,集合眾人之力,強化保障這道守護土地的綠色廊道。
2023/10/24
林木調查
最新消息
113年森林護管員甄試開始報名 林業保育署邀你一同守護山林
如果你熱愛山林,願意在第一線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一同守護,113年森林護管員(巡山員)甄試,將於今(112)年10月16日至11月16日開始報名。

  林業保育署表示,本次甄試預計錄取43名(另依各地區分署錄取名額,每進用3至5人至少錄取1名原住民),甄試日期為今年12月16日及17日。

  林業保育署說明,森林護管員為第一線森林保育工作者,負責業務包括森林資源調查、經營與保護;林地管理及植樹造林、撫育;林區步道巡護、野生動植物保育與棲地保護;防災工程測繪與監工、林道與林業設施維護等,應考資格為相關科系畢業,年齡65歲以下,身體狀況良好,能勝任高山地區林野工作,並領有普通重型機車駕照,能騎乘125C.C.以上循環檔機車者。

  甄試分二階段舉行,第一階段術科測驗於12月16日(星期六)辦理,測驗科目為實地騎乘125C.C.(含)以上循環檔機車及負重跑走兩項,成績均合格者,始得參加第二階段17日(星期日)舉行之筆試(包含作文、森林及自然保育概論)及面試。

  林業保育署表示,自109年7月起,森林護管員待遇從原本的單一報酬薪點,改為級距設計,且調高起薪與最高薪資。本次錄取人員,每月薪酬自31,130元起,未來依每年考核結果最高可逐級晉升至46,695元。此外,根據工作地點,另可併計高山或偏遠地區加給再提高薪酬;執行森林火災救火、夜間埋伏攔查及山域事故救援等高風險勤務,並可依項目與級別支給山地巡護作業費,也同時享有年終工作獎金、勞健保、勞工退休金、員工年度休假及未休畢慰勞假加班費等權益及福利。

  林業保育署強調,森林護管工作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同時是極為特別的工作經驗,歡迎有志之士加入!10月16日起即可於林業保育署各地區分署官網下載報名簡章,另森林及自然保育概論之歷年考古題,也可至林業保育署全球資訊網之「森林護管員甄試相關資訊」(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guardrecruitment)下載參閱。
2023/10/23
	
113年月曆雙線圈裝訂示意
最新消息
林業保育署2024月曆即日起開放預購 《奇幻之森》帶你遨遊大自然的無限想像空間!
臺灣的森林宛如一座奇幻宇宙,凝視其間的生物與生態,便可引發出無窮的奧妙想像。廣受許多民眾喜愛的林業保育署(原林務局)月曆,2024年以《奇幻之森》為主題,每月透過生動描繪本土生物角色與奇幻氛圍,展現自然界中讓人驚嘆甚至引發遐想的生態現象,引領讀者搭乘如同雲霄飛車般的臺灣森林旅程。即日起至10月20日24時止,月曆與桌曆限時不限量,開放線上預購。

奇幻,是想像的泉源
  2024《奇幻之森》月曆,介紹臺灣自然界特殊的生態現象、森林生物的奇特外貌和習性,像是高聳入雲的臺灣杉、身披盔甲的夜行精靈穿山甲、獨具編織巢窩技能的臺灣黑熊、降海釋卵的陸蟹大軍以及羽毛如鱗不怕虎頭蜂螫的東方蜂鷹等,這些令人驚訝的生存策略和生態現象,將引發讀者的無限想像,讓人沉浸在森林的奇幻旅程中,並進一步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
用心企劃製作 是月曆也是科普教材
  林業保育署說明,《奇幻之森》月曆的主題由署長林華慶發想構思,並與同仁共同精心策劃每月主題和圖像,再由種籽設計公司以其獨特創意和手繪技巧,完美詮釋與轉譯。月曆插畫的各種動植物特徵,皆經相關領域專家審定,再配合主題增添奇幻色彩,是月曆也是最佳的本土生態科普教材。

月曆可整份保存 桌曆山形柳杉木底座 值得珍藏
  《奇幻之森》月曆長75公分、寬52公分,使用FSC認證紙張印製。與過去幾年不同的是《奇幻之森》月曆裝訂方式採雙線圈,可以完整保留整份月曆圖像,此外內頁12個月份日期表均設計撕線,使用者也可將月曆圖面完整撕下,裱框後用於居家佈置或課堂教學,每份定價新臺幣320元;2024桌曆則順應使用者建議,在桌曆卡背面有記事欄位,底座以國產柳杉製作,除了必要的乾燥等程序,不做多餘加工,確保無毒與天然手感;還可以拿來作為手機架;也可換上風景明信片或家人合照,讓來自臺灣森林永續生產的柳杉陪伴來年,每份定價新臺幣300元。

【林業保育署2024年月曆、桌曆販售資訊】
預購期間各商品皆不限量,實體與線上預購通路如下
1. 友善書業合作社 電話:03-5641232
社員書店清單
※由於部分社員書店未配合預購活動,請逕行致電各書店洽詢。
2. 五南文化廣場 電話:04-22260330
3. 國家書店 電話:02-25180207
4.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日光山森林茶書苑 電話:03-9109431
2023/10/20
	
台南農改場復育極瀕危原生紫苞舌蘭成功,與新化林場合作推廣、減少盜採。台南農改場提供
最新消息
復育極瀕危原生紫苞舌蘭成功 台南農改場推廣減少盜採
2023-10-03 15:03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台南即時報導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投入復育極度瀕臨絕種的台灣原生「紫苞舌蘭」,經歷10年育成多個苞舌蘭品種,今天發布復育成果並與中興大學新化林場合作試種推廣,「期待高雅的苞舌蘭成為園藝新寵」、減少原生種遭人盜採。
台南農業改良場長羅正宗說,為了復育原生紫苞舌蘭,該場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到蘭嶼進行原生種紫苞舌蘭復育,為生態保育共盡心力。同時致力品種研發,歷經10年改善原生種紫苞舌蘭花朵小且花期不長缺點,推出粉紅、粉紫4個商業品種,與今年推出黃色新品種均具花期長易管理特色。
台南農改場與中興大學新化林場簽定苞舌蘭新品種合作意向書、聯手推廣新品種,已技轉林場紫色系列品種栽種,盛花期從5月開始,可延續超過6個月時間,吸睛黃色系苞舌蘭花壇也將成為新化林場特色拍照點。
興大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理處長盧崑宗表示,兩單位合作有助復育這一珍貴原生植物,新品種推廣能更廣泛地受到歡迎。這也有助提升台灣園藝市場多樣性,為喜愛花卉的人提供更多選擇。
苞舌蘭原產中南半島、東南亞及南太平洋諸島等熱帶地區,台灣僅分佈蘭嶼及綠島。因原生棲地遭濫墾及颱風破壞,90%原生種苞舌蘭消失。
台南農改場表示,在蘭嶼除在復育田種紫苞舌蘭小苗,也教蘭嶼居民了解原生蘭花多樣性及棲地瀕危遭遇,並以贈苗活動鼓勵民眾種植,要讓紫苞舌蘭在蘭嶼再綻放光彩。
助理研究員陳俊仁表示,原生種紫苞舌蘭花朵小且花期不長,經雜交育種選拔的苞舌蘭花朵又大又美,花期甚至可長達6個月以上。台南農改場101年起陸續推出5個商業品種,期望商業品種推廣讓喜愛苞舌蘭的民眾,能就近到園藝市場購買,不需千里迢迢到生育地盗採,促進商機又可保留原生植株。
苞舌蘭屬熱帶地生蘭,愈熱愈開花,種植成活後可維持2、3年不用更新種植,病蟲害少維護成本低,景觀效果亮眼。農改場歡迎各遊樂區、機關、公園及建案、住家庭院洽購,讓大家更認識原生蘭的美麗及優雅。
2023/10/18
	
澀水社區參與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社區林業計畫,持續復育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
最新消息
澀水社區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復育珍稀蕨類「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
澀水社區參與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社區林業計畫多年,進行社區周邊及森林生態資源調查,辦理澀水森林步道手作步道維護,創造農業經營與環境永續共存的景象實現,二十日於澀水社區分享相關成果並藉由澀水森林步道巡禮,享受森林芬多精,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表示,112年邀請森林療育師於社區內辦理森林療育,維護認養澀水森林步道並改善部分泥濘區域,持續復育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推動野外族群復育三十五株,並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審查並通過,輔導澀水地區知名紅茶生產田區,鼓勵農民不使用化學合成肥料以及化學合成農藥耕作的同時,在產品上使用有別於慣行產品之標章,提供消費者辨識,促進綠色保育產品之流通認同度。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自107年起結合澀水社區參與社區林業計畫至今,期間進行森林生態資源調查植物種類達二百四十九種,109年度步道蜻蛉調查統計種類達四十七種,動植物物種相當豐富。經多年努力,澀水社區在南投分署協助下,110及111年度更獲得社區林業計畫特優及績優社區榮譽。
112年度澀水社區林業計畫,除步道巡守、維護外,另邀請森林療育師於社區內,辦理森林療育四場次,參加人數達一百五十七人次,成果相當豐碩。「手作步道」係近年國際間興起的綠色運動,其精神是瞭解先民文化、在地生態及傳統工法智慧,順應在地找出與環境共存的路線與工法。尤其此步道內還有豐富多元的蕨類資源,其中「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及「台灣原始觀音座蓮」都是台灣特有種且數量稀少,在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水沙連社大、蓮華池林業試驗所及社區等相關單位及人員齊心努力下,自1970年在南投縣魚池鄉蓮華池絕跡後,在南投分署111年社區林業計畫支持經專家學者協助指導下進行資源調查發現,目前也已成功復育三十多株小苗,期盼將來澀水森林步道不只是供民眾療癒體驗的步道,也能成為蕨類的諾亞方舟,讓更多遊客體驗並瞭解生態的意義。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轄管「澀水森林步道」,位於南投縣魚池鄉中潭公路西南側大雁隧道旁澀水社區內,由金天宮旁開始進入森林步道,沿途可見社區主要經濟作物-茶葉、蓊鬱森林、天然溼地及瀑布溪流等棲地環境。因有桃米坑溪上游及澀水溪貫穿,擁有豐富多樣的蛙類、鳥類、哺乳類及昆蟲以外,台灣桫欏、鬼桫欏等蕨類,又充滿原始的景觀,更是一
2023/10/18
現場拔除小花蔓澤蘭
政策推廣
杜絕綠癌 守護家園
小花蔓澤蘭的繁殖力強、擴散迅速被稱為綠癌,在濕冷的北部環境也有逐漸蔓延的跡象,現於烏來、新店等地區都有零星分布,威脅在地的原生植物,為防止當地生態遭受綠癌侵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烏來工作站今(15)日與新北市陳昌梯醫師山林保育協會在塗潭里社區共同舉辦除蔓活動,除了新竹分署烏來工作站及協會成員,塗潭里里長也號召里民協助通力剷除社區周邊小花蔓澤蘭,本次活動總計50人參與清除367公斤,成果豐碩,拔除小花蔓澤蘭收購金所得新台幣1,835元,將全數回饋在地社區用於維護當地生態,清除的植物體也作為醋液原料及防蚊液,達資源回收再利用。
本次活動在關鍵的防治時期,也就是每年10月至隔年2月小花蔓澤蘭開花結果前辦理,現場由新竹分署烏來工作站同仁講解小花蔓澤蘭外形、特性,再與協會成員動手剷除社區周邊的小花蔓澤蘭,除蔓同時講解及觀察小花蔓澤蘭的藤蔓在其他原生植物體纏繞、覆蓋造成的影響讓社區夥伴非常有感。透過親自動手除蔓過程,瞭解外來入侵種對本土生態的破壞,激發社區對小花蔓澤蘭防治更多的興趣,也希望社區能更重視小花蔓澤蘭所帶來的危害,並帶動周邊社區一同來防治綠癌。
「小花蔓澤蘭」收購時間、地點
新竹分署為能有效防治入侵植物,全年度皆有受理小花蔓澤蘭的收購作業,一般民眾及內政部登記有案之社區發展協會皆可參與。新竹分署提醒民眾,小花蔓澤蘭應連根拔除,並將所有拔除的的莖葉妥善裝袋,才能避免種子或莖葉再次擴散繁衍!民眾可將拔除的小花蔓澤蘭植株自備容器或綑綁裝妥後,於每周二、四下午2時至4時止,載運到下列地點辦理秤重及收購,收購價格每公斤5元,未足1公斤者不予計價。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收購位址如下:
新北市烏來工作站(地址:新北市烏來區烏來里溫泉街86巷20號,聯絡電話02-26617712)
新北市三峽工作站(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14號,聯絡電話02-26711008)
桃園市大溪工作站(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51號,聯絡電話03-3882038)
新竹縣竹東工作站(地址:新竹縣竹東鎮林森路40號,聯絡電話03-5966296)
苗栗縣大湖工作站(地址:苗栗縣大湖鄉民生路127號,聯絡電話037-991009)
2023/10/17
	
台灣特有種「細葉杜鵑」原生於桃竹苗山區,每到4、5月盛開,景致美不勝收。
最新消息
臺灣原生杜鵑綻風城 最小巧杜鵑花培育技術大突破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與國立嘉義大學攜手合作執行「臺灣原生杜鵑復育推廣計畫」,成功從新竹觀霧山區的原生地土壤中篩選出共生菌,克服臺灣特有種細葉杜鵑花的種子繁殖培養技術,成功培育出全臺第一批具有菌根共生的實生苗500株;計畫成果於10月13日在新竹市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正式發表,揭曉神秘的技術門檻面紗。
新竹分署表示,臺灣原生杜鵑約有17種,其中有12種是臺灣特有種,佔比高達76%,從灌木到喬木的樹型皆有,是臺灣重要森林植物資源。原生杜鵑花朵顏色豐富,包括白色、粉紅、玫瑰紅、黃色,美不勝收,廣泛運用在環境綠美化與園藝栽培觀賞。其中原生於桃竹苗山區的「細葉杜鵑」,是臺灣最小巧美麗的原生特有種杜鵑花之一,其淡至深粉紅色的花朵在春天盛開,點綴著山林景色美不勝收。本次計畫透過嘉義大學團隊的科學研究工作,保育細葉杜鵑的基因遺傳多樣性,同時也建立並發表了杜鵑培育技術手冊,朝綠美化栽培與在地生產的目標前行。
嘉義大學林瑞進副教授說明,為了傳達臺灣原生杜鵑的正確保育觀念,計畫執行期間帶領研究團隊開發設計原生杜鵑的教案活動,前往新竹高中及泰安國中進行教育宣導,讓竹苗地區國高中學生親身體驗臺灣原生杜鵑之美,特別是別具在地特色的細葉杜鵑花,將保育觀念灌輸給下一代學子,讓他們也一起成為臺灣原生杜鵑保育的新尖兵。
新竹分署攜手嘉義大學執行臺灣原生杜鵑復育推廣計畫,已完成階段性成果,突破原生杜鵑遺傳多樣性保育研究達成實生苗繁殖培育的目標,並展現未來發展綠美化栽培的多元可能性;各界學校及園藝栽培業者,對於原生杜鵑教育宣導活動或栽培繁殖技術有進一步興趣者,可洽新竹分署或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團隊,期待各界共同投入原生杜鵑保育行動。
2023/10/16
回到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