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訊息公告
::: 首頁
訊息公告
112年犬香薷於雙連埤生長情況
最新消息
循著香氣穿過雙連埤山村老屋,尋找台灣原生植物犬香薷
犬香薷的氣味,是雙連埤長輩們小時候美好的記憶。犬香薷就是在地居民口中的「痱子草」,憶起孩提時,媽媽用熱水浸泡野草幫他們擦拭身體,那香香的氣味深留在大家的記憶裡。曾經雙連埤周邊道路邊坡、林道上、田埂阡陌之間隨處可見犬香薷的蹤跡,然而隨著交通日益便利、人口外流、農耕方式改變、外來植物入侵等,犬香薷也慢慢地消失不見,直到110年林業試驗所將這份塵封的回憶再次喚醒。
為重建雙連埤「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以維持生物多樣性環境,使人類能夠持續享有穩定供應的各種自然資產,林業試驗所經過調查訪談、試驗研究,找到有發展潛力且適合栽種於雙連埤的原生植物-犬香薷,並自110年起開始進行犬香薷之育苗與人工繁殖,透過社區工作坊,讓居民認識在地原生植物犬香薷的特色,了解如何經由蒸餾取得香氣,並與在地小農合作進行小範圍犬香薷栽種試驗;111年林試所與肯園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帶著社區居民學習精油知識、體驗香氣手作,並共同辦理島讀香氣小旅行試辦活動,逐步積累社區居民於操作香氣體驗課程之能力;112年林試所重新將犬香薷帶回雙連埤,並輔導在地居民進行較大面積的栽植,以萃取精油為目的,種植的田區需一年以上未曾使用過除草劑,且種植期間不能使用農藥、化肥等。經過三年的努力,雙連埤居民口中的『痱子草』,不僅成將成為雙連埤的代表香氣,更為當地推動友善環境耕作大帶來莫大的助力。
林試所所長曾彥學表示:「以科學為核心,實證為基礎,運用長期累積的試驗成果配合實務應用,提供不同世代、不同立場與不同價值取向的森林永續效益,是林業試驗所的願景。台灣原生植物的潛力是無可估量的,未來我們會持續致力於台灣原生植物的保護與研究,讓台灣的原生植物能逐漸展現它們的特色與魅力」。
撰稿人:福山研究中心 黎明儀 副研究員
電話:03-9228900分機102
2023/09/18
櫻石斛燦爛綻放盛花期。(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提供)
最新消息
全台野生不到200株 國家極危植物「櫻石斛」重回新北烏來原生地
臺灣素有蘭花王國之美稱,櫻石斛(學名:Dendrobium linawianum)為臺灣原生中型氣生蘭科石斛蘭屬植物,因種子無胚乳,需依賴共生菌從環境取得營養,主要附著於海拔約400至1,000 m山區原始闊葉林的樹木枝幹生長,其植株大小約25至40公分,盛花期在4至5月間,花大而豔,極具有觀賞價值,文獻記載櫻石斛侷限分布於新北烏來及苗栗南庄等地,但近年來野外調查,中部已未見其芳蹤,推測現今應僅存於烏來山區。野外成熟個體植株已不到200株,十分稀有少見。此外,石斛在中藥研究具多種功效,兼具觀賞與藥用價值,因此備受採集壓力,為《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所列的國家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植物。
林業保育署於 2018 年提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運用多元方法聚焦擬定七大行動策略,逐步改善因人為因素造成的棲地破碎與面臨的環境挑戰。2019年起,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在國土生態綠網瀕危植物復育計畫的架構下,加入合作團隊,負責瀕危植物的基礎研究與復育任務。2021年蘭科植物調查研究者余勝焜先生,特將烏來原生地所採種取得的櫻石斛野生植株果莢,交給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進行無菌播種繁殖與保存,經過2年多的努力,終於培育出櫻石斛實生苗。集結各界專家意見後擇定最適宜的棲位,並擬定復育栽植行動方案,終於在今年5月,讓櫻石斛重返烏來原生棲地-雲仙樂園自然繁衍,並將復育場域拓展至同位於烏來地區的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
在復育栽植行動方案中,為了讓櫻石斛小苗能安穩地固定附生於樹幹上茁壯生長,第一步需挑選森林中健壯適宜的樹木,再透過攀樹專家技術指導,由新竹分署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夥伴以繩索攀樹技術上攀至數公尺高的位置,將櫻石斛小苗穩固栽培在青楓、大葉楠等主幹上。看似簡單的櫻石斛「上樹」任務,卻是道道地地充滿挑戰的學問。
除了原生地復育意義外也增添了解說教育宣導的效益。新竹分署表示,本次復育栽植地點之一位於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該區森林環境潮濕溫暖,適合蘭花生長,除了櫻石斛還有原生根節蘭等豐富的蘭科植物。區內有一條全長一公里的觀瀑步道,步道平坦好走,還是無障礙路面,尤其適合樂齡族群民眾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到森林遊樂區觀賞台灣原生蘭花之美,也期待這次保育行動復育的櫻石斛能健康茁壯,早日開出燦爛的花朵,為森林添加繽紛色彩。
2023/09/18
慢蔓藤出一方天地活動海報
最新消息
慢蔓藤出一方天地-臺灣藤蔓植物特展在墾森
森林中隱密的植群-藤蔓,是自然界中非常特殊的角色,為了與其他植物競爭有限的陽光,慢慢地以柔軟的身軀將葉片延伸至樹頂,挪出一小塊空間進行光合作用。柔和又堅韌的姿態,在直聳壯闊的樹林間,建造出獨特的生態樣式。
為讓大眾更了解生活周遭的藤蔓植物,以及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與價值,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以下簡稱屏東林管處)與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共同合作策劃【慢蔓藤出一方天地 臺灣藤蔓植物特展】,於112年6月15日(四)在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2樓開展,展期至112年12月31日止。
屏東林管處歡迎大家的蒞臨臺灣藤蔓植物特展,除了可近距離觀看植物標本外,還可到直接與藤蔓植物來場面對面地交流,千萬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特展及講座報名詳細資訊,請至「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官方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ktforestarea/查詢。
2023/09/18
以國產柳杉及闊葉樹的疏伐木搭建的涼亭
最新消息
成龍濕地木構涼亭啟用 國產材凝聚社區保育情感
為推廣國產材利用及國土生態綠色網絡,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學系合作,在成龍濕地以國產材搭建出適合沿海濕地環境之木構築涼亭,112年9月8日(五)上午在現場舉辦啟用揭牌活動,專家學者、木材加工業者、NGO團體、社區民眾及南投分署李分署長等30餘人在國產材涼亭伴著海風,共同分享及討論未來對於國產材利用、濕地保育及永續生態發展之願景。
次木構築涼亭原料由南投分署提供,來自南投縣信義鄉國產柳杉及闊葉樹的疏伐木,透過專業建築師及雲科大設計團隊,將具節能、減碳及低耗能的永續材料,在相對嚴苛的環境上設計出適合在地之木構築涼亭。整個組裝搭建過程皆由學生、在地社區居民共同完成,未來可提供當地遊客、社區居民一個休憩交流的空間。社區居民在進行生態導覽同時,也能親自介紹出他們參與搭建的國產材木構築,因此這次的計畫將來自山區的國產材和海岸濕地緊緊扣合在一起,象徵國土綠網各軸線緊密結合,守護台灣生態永續發展。
南投分署李政賢分署長表示,成龍濕地是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濕地生態地景,也是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規劃國土生態綠色網絡「沿海生態軸」重要的區塊,成龍社區長期與成龍濕地共生共存,社區居民在推動濕地生態保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本次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及室內設計系合作「低碳木構築空間示範計畫」,就特別擇定成龍社區做為國產材木構空間的落腳場域,除了希望藉此推廣國產材利用,更期盼能將林業保育署國土綠網政策,持續拓展到臺灣西南沿海區域。
2023/09/13
臺東黑松露尚未成熟的子實體
最新消息
臺東黑松露(Tuber taitung)的發現及培養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指出,臺東太麻里地區印度栲根圈土壤被發現有一種臺灣特有的新種黑松露,暫以發現的地區命名為「臺東黑松露」,是到目前為止在臺灣地區所發現的地松露種類分布海拔最低的一種。臺灣黑松露帶有輕微香味,子實體直徑可達4cm,因分布的海拔極低,深具研究及人工栽培的潛力。
林試所說明,該所經過幾年的努力,共發現了5種新種的真松露,分別是臺灣腔塊菌、深脈松露(已發表)、雲杉松露、小西氏石櫟松露及臺東黑松露。
研究團隊過去採集地點都集中在臺灣西部,如八通關古道、郡大林道、大雪山林道等地區,對於東部地區較少採集的經驗,調查團隊很幸運的在2017年10月下旬發現臺東黑松露,由楊貴平夫婦、黃勁暉先生的手中挖出第一顆臺東黑松露,團隊陸續在2017年11月下旬及2018年1月下旬共挖到7顆松露。在張東柱、傅春旭、黃勁暉、李鎧彤等研究人員的努力下,臺東黑松露才有機會出土讓世人一親芳澤。歷經已退休陳正豐主任、胡元瑋前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主任許俊凱多方協助下,針對生育地施行小面積除草、除蔓及多次適量施灑石灰等經營管理,於2019年12月及2023年2月依然可發現臺東黑松露蹤跡。
林試所表示,臺東黑松露位於較易到達之低海拔山區,但因數量稀少,為避免珍貴菌種消失,已和該所太麻里研究中心合作,進行後續生育地管理、保護及監測,並努力進行菌種保存的工作。

資料來源: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林介龍 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3039978分機2660
E-mail:dragonlin@tfri.gov.tw
2023/09/01
植樹活動大合照
最新消息
企業認養植樹 營造海岸蜜源森林復育稀有植物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與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為響應「2050淨零碳排」攜手於5月17日辦理合作認養植樹造林活動。由新竹林區管理處處長夏榮生及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長志摩昌彦帶領企業志工共50人一起參與植樹造林活動。透過大家親手植樹推廣友善環境的價值,除恢復保安林防風定砂之保安效益外,也增加蜜源、鳥類取食豐富度,達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生態系之結構及功能、提升保安林韌性與調適力。
認養造林地位於苗栗縣後龍鎮1340號飛砂防止保安林內,面積計0.52公頃,總計於孔隙地種下800株水黃皮、苦楝、厚葉石斑木、台灣海桐等原生植物,還栽植新竹林區管理處復育之苗栗後龍沿海稀有植物-三葉蔓荊(紅皮書等級VU,易危),進而擴大稀有植物分布族群,降低滅絕風險。
新竹林區管理處表示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認養土地位於國土生態綠網「桃竹苗海岸濕地保育軸帶」,此區域的保育目標著重海岸林的串聯及公民教育,此次透過企業夥伴共同現場植樹,了解栽植多層次原生樹種的益處,藉由企業參與,集合更多人共同編織生態綠網。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表示,公司多年來不斷推出專業商品及貼心服務,亦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以具體行動響應SDGs進行認養植樹,不僅提供機會讓同仁為環境盡一份力,也盼能串連海岸林,讓環境永續。
2023/05/22
苔蘚兄妹繪本封面
最新消息
來自賽夏山林的古老傳說 林務局推出暖心原住民生態繪本《苔蘚兄妹》
臺灣豐富的生態孕育了島嶼深厚的原住民傳統山林智慧與文化,從原住民族流傳的神話、傳說與歌謠裡,都能汲取出許多對生物與生態的洞見與運用,從中透露人與自然綿密相連的關係。繼三年前推出阿美族生態繪本《樹上的魚》之後,林務局再度以原住民傳說故事為題材,與賽夏族長老根誌優攜手合作,出版《苔蘚兄妹》繪本,今(20)日舉行新書發表會。
  《苔蘚兄妹》故事描述原本住在海洋的苔蘚兄妹嚮往著陸地,勇敢前往森林,在過程中遇見森林裡形形色色的夥伴們,展現溫暖的互動,也在賽夏族成年禮考驗的過程,與賽夏族少年有了命運的交會。
  新書發表會特別邀請根誌優長老,講述這個奇幻、冒險又動人的口傳故事,藉由長老深具魅力的敘述,帶領大家以苔蘚兄妹的視角步入森林,感受森林的空氣流動、潮濕溫暖的氛圍,也跟著賽夏少年忐忑不安地走進山林的考驗。根誌優長老表示,森林中不是會走動的才有生命,所看到的都有生命,不論是人、動物、植物,每個生命體都相互依賴、相互受惠。賽夏族的孩子,世代都要敬畏山林,尊重生命,要懂得如何共生、共存,永續山林,這也正是《苔蘚兄妹》所要傳達的精神。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致詞表示,《苔蘚兄妹》是林務局繼《樹上的魚》之後,第二本以原住民族傳說為題材,與種籽設計公司合作所出版的繪本,繪本不僅傳遞生物間互助的溫暖,也傳達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是從島嶼土壤萌發的最佳環境倫理教材。《苔蘚兄妹》是個令人著迷的口傳故事,讓我們除可感受到生物間互助的溫暖,更讓我們知曉原以為微小、不起眼的苔蘚有如此多的隱藏功能,故事不但展現先民的生態智慧,更傳達友愛互助的內涵;林務局將繼續發掘更多適合以繪本呈現的生態故事,帶領大小朋友重拾人與自然原初的關係,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新書發表會後除將發送《苔蘚兄妹》繪本至全臺偏鄉國小,為了讓《苔蘚兄妹》這個故事能夠在賽夏族繼續流傳,特別增量致贈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東河、南埔、田美、南庄國小,以及新竹縣五峰鄉五峰、桃山、花園、花園國小竹林分校等賽夏族地區國小,透過繪本,陪伴孩子們更瞭解祖先的傳統山林智慧,並以自身族群文化為傲。
  《苔蘚兄妹》繪本已同步於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日日光山森林茶書苑展售,並規劃於4月28日至4月30日在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的森林市集販售,歡迎大家走入繪本的世界,跟著苔蘚兄妹一同探索森林!
2023/04/26
邀請苗圃周邊社區的小學高年級生參加(台東瑞源苗圃、溫泉國小)
最新消息
育苗造林—從種子到森林,愛樹護樹從小扎根!
為推廣「愛樹護樹從小扎根」概念,農委會林務局邀請全臺各地苗圃周邊社區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們一起來認識臺灣原生樹木,更從中認識其生態重要性,由各林區管理處與國家森林志工聯誼會攜手合作,今(25)日舉辦「育苗造林—從種子到森林」活動,引領孩子們認識從種子開始的樹木生命旅程。
  本次活動在各林管處苗圃舉行,邀請苗圃周邊社區的小學高年級生參加,包括新北四堵苗圃的宜蘭頭城國小、新竹竹東苗圃的民富國小,臺中出雲山苗圃的葫蘆墩國小、彰化田中苗圃的三潭國小、嘉義好美苗圃的好美、新塭國小、屏東墾丁苗圃的恆春國小、臺東瑞源苗圃的溫泉國小,以及花蓮三民苗圃的中城國小。
  林務局近年積極推行的生態造林政策,主要使用臺灣原生植物,以達到保存原生物種及健全森林生態功能的效益。經常使用的植物包含田代氏石斑木、金毛杜鵑、臺灣野牡丹藤、蘭嶼羅漢松、土肉桂、黃荊、油點草等等。在志工及苗圃監工老師的解說與帶領下,小朋友們認識了苗圃工作,更學習相關知識如除草、澆水、施肥、照護、撫育、換床等,對於周遭環境與照顧植物的方法有了許多收穫。
  此外,講師們更帶領大家進行育苗手作DIY活動,讓同學們親手將育苗籃中的幼苗種植到3寸盆中,並於活動後帶回學校栽植或以盆栽培養,持續養護及觀察,從團隊精心設計的各式活動中,許多學童都展現出了高度的學習意願與樂趣,林務局表示,藉由教育紮根,才能讓「愛樹護樹」觀念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萌芽,讓孩子們成為未來守護島嶼美好家園的支柱。
  透過本次「育苗造林—從種子到森林」的活動,林務局、國家森林志工聯誼會與各林區管理處,也為孩子們的學習熱忱感動,期盼透過認識與愛護樹木的教育推廣,讓不久的將來,「愛樹護樹」的觀念茁壯成森林,共同投入環境永續的行動。
2023/04/26
種植流蘇樹
最新消息
響應世界地球日 南投縣民走出戶外種樹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和南投縣政府合辦的「112年度世界地球日南投縣福興植樹活動」4月22日在南投縣埔里鎮福興溫泉遊客中心舉行,讓許多民眾走出戶外,以種樹行動愛護地球。
22日不少民眾舉家前往埔里鎮福興溫泉遊客中心參加植樹活動,主辦單位在活動現場安排各項表演炒熱活動氣氛外,不少民眾也在植樹前後參加現場的公益宣導攤位。南投林管處考量現場是遊客中心,規劃上適合景觀性樹種,在約0.8公頃的區塊內栽種流蘇210株,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南投林區管理處副處長李志珉和南投縣副縣長王瑞德也和民眾一起種下流蘇,期許來年流蘇盛開時,可讓福興被妝點成世外桃源。
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致詞表示,近幾年,林務局一直努力推動國土生態綠色網絡計畫,藉由生態資源調查發掘保育熱點,進而保全棲地和補合生態缺漏處,厚植臺灣的森林資源,除此之外,林務局也引入企業端,推動媒合企業參與森林碳匯ESG專案,在企業團體的支持下,公私協力,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南投林區管理處副處長李志珉表示,台灣原生樹種流蘇花期約為3至7月,花色白而美,花盛開時常吸引大量民眾前往拍攝。南投是觀光大縣,觀光需要美麗的景緻較能吸引人潮,希望今天種下的流蘇,未來能替福興溫泉遊客中心帶來觀光效益。
2023/04/26
野菜展照片
最新消息
原味覺醒!野菜展第二季 來保育小站品嚐大地饗宴
早年臺灣原住民族日常依靠山林自然資源及動植物維生,累積豐富的傳統生活智慧,其中多蘊含永續利用的精神,來到現代社會,更提供了人們重要的反思。農委會林務局與花蓮縣洄瀾灣文化協會自去年8月至12月底,在臺北市市定古蹟林務局保育小站合作舉辦原住民野菜文化特展「新野菜美學」,帶領大家認識阿美族的四季野菜種類,吸引2千多人次的民眾前來觀展,探索臺灣原住民野菜美學與智慧。有了去年成功的展出經驗,林務局與花蓮縣洄瀾灣文化協會再次攜手延續策展,自112年3月31日啟動野菜展的第二檔展覽。有別於去年靜態展示各種野菜的姿態,今年主題著重於野菜的應用,分享阿美族在料理與保存野菜的小撇步,更要帶領大家實際品嚐野菜美味、分享私藏野菜食譜,來場「原味覺醒」的野菜饗宴。
  本次展覽位於林務局保育小站,座落在臺北市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前身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建築本身是以呈現林業歷史為主的日本傳統房舍,展出內容則導入原住民山林知識元素,讓民眾能在親身感受古蹟建築之美的同時,深入體會人類與大自然的永續共存之道。本次舉辦的野菜展第二檔展覽,在林務局力邀下,有「野菜教母」之稱的花蓮縣洄瀾灣文化協會理事長吳雪月再次親自策劃展出;自今年4月起,每個月都規劃不同的有趣主題,例如外省人與阿美族聯姻發展出的「外阿族」指尖料理是什麼?原住民與漢人藥用植物有哪些異同?傳統獻酒儀式Palimo的酒怎麼做?阿美族情人袋alofo如何製作?一系列的精彩內容,大家都能藉此機會在臺北就近探索。
即日起至112年7月31日為止,每週三至週日的上午9點至12點及下午1點半至5點,誠摯邀請您一起來到這個充滿檜木香氣的傳統日式建築中,深度認識臺灣原住民的山林採集智慧,細細品嚐來自大地的饗宴。也歡迎各方團體或學校預約每個月的主題活動,傾聽關於野菜文化復育保種的故事,並體驗自然素材的手作樂趣。如須預約專人導覽,可至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新野菜美學特展」發送預約訊息,或將預約資料傳送至電郵newsssmei@gmail.com。
2023/04/14
回到上層